滚动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新视角 > 商业新知 >

打怪升级、粉丝后援,这些年轻人这样“养基”

时间:2023-02-28 08:26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蚂蚁传媒

与父辈不同,这届年轻人早早地与投资发生了关联,对他们而言,买基金股票不只是一种理财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修炼”。随着资本市场的起伏,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贪婪,有了更强的心理抗压能力,更认识到长路漫漫需笃行。

 

 

  ——————————

  整个2月,A股市场延续震荡调整格局。江辰锋持有7只偏股型基金,收益也随之起起伏伏。

  江辰锋已经有近5年基龄了,大学还没毕业,他就入了股市。2018年,他买下第一只基金时“完全没有概念”,看到北向资金流出,还会愤慨地说“北方人怎么老是在抛,让我这个南方人一直亏钱”。如今,他已在圈子里小有名气。

  今年春节,23岁的江辰锋把自己过去的投资经历梳理成文,作为自己的新年礼物。他很满意去年的投资成绩,在满仓权益类基金的情况下,他的投资总收益是-11.55%。收益虽是负的,但仍值得自豪,他跑赢了同期公募混合偏股型基金平均业绩超10个点。

  和江辰锋一样,不少95后、00后,已经在基金世界里探索。他们有的在大学实习时买入人生第一只基金,通过小额的快速买入卖出赚到了第一笔收益。

  “一些95后甚至00后刚有些积蓄后遇到的第一个周期就是2019年开始的上涨周期。”在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陈嘉禾看来,每一次资本市场热都会带动基金热,作为80后,他经历过2005-2007年、2014-2015这两个资本市场的上升周期,如今的年轻一代则恰好处于市场较好的上涨周期中。

  来自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末,我国公募基金管理规模26.38万亿元,覆盖基金产品数量10405只。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此前发布的《2023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趋势及战略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当前公募基金领跑大资管行业。自2018年至2021年末,公募基金规模复合增长率达25.2%,超越私募基金、银行理财以及保险资管行业。

  适逢公募基金的黄金发展期,新基民中的95后、00后撞过好运也掉过大坑,用95后马松的话来说,投资5年,他看到了自己的贪婪,有了更强的心理抗压能力,更认识到长路漫漫需笃行。

  “那段时间好像买什么(基金)都赚钱”

  几年前头一回买基金,马松只记得是“好玩”。2018年2月的一天,读大一的马松在支付宝里一连买了五六只基金,每只10元,“没什么考虑因素,就是凭感觉选”。

  那天申购的总金额差不多是他当时一天的生活费。这几只用来“试水”的基金在第二天有的涨有的跌,到第三天,马松将其全部卖出,“除去手续费,赚了四五元”。这种短线交易的方法,马松一直用到2019年,那年4月,他把申购金额提高到了每只500元,“买了15只,一周就卖出,一共赚了三四百元”。

  后来他才知道,那是一轮股市牛市的开始,这也对应着基金市场的火热。A股2019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大盘指数再度走高,上证指数全年涨幅超过22%,深成指更是上涨了40%以上。而公募基金作为A股主力机构,2019年成绩亮眼,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超过了45%。

  “随着2019年股市行情的不断上涨,第三方平台线上购买基金越来越便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新基民。”中欧基金相关人士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基金行业在2019-2020年之前还属于一个比较小众的圈层,个人投资者相对数量较少,“这部分基民画像主要偏向40-50岁,有一定财富积累的人群,之前买基金的主要是机构投资者。”

  作为2019年基金业个人投资者中的一员,江辰锋也感受过当年火热的行情。那年暑假,他选了一只互联网行业的指数基金开始每日定投。然后,收益一天天增多,“恰好赶上了2019年年底那波行情,我信心十足,觉得自己很厉害了,可以在资本市场纵横捭阖。”

  也是在那个时候,他看到国家大力支持5G发展的新闻后,以为嗅到了机会,“半夜1点立马打开支付宝以5G为关键词检索然后火速买入,生怕买晚了,还喊了表哥一起买”。江辰锋说,当时甚至不知道股市是白天才开盘的。这次操作让他“在市场最高点买入”,他后来才明白,“当时股市已把预期全跑完了”。

  但即使如此,江辰锋后来还是通过不断加仓等方法降低持仓成本,并等到了这只基金的上涨。“那段时间好像买什么(基金)都赚。”他说。

  在陈嘉禾看来,在2019年开启的上涨周期里,更多的人通过基金参与股市,主要原因是因为公募基金在经历20年的发展后,产品供给更加丰富,管理规模不断增长,人们较过去能更多地接触到基金,“仅从推广渠道上看,地铁、公交站台就出现了很多基金的广告,这在前两个周期中是很少有的”。

  “打怪升级”

  自身理财的需求、市场行情的上涨、对新事物的好奇、购买渠道的便利……这几年,多种因素让95后、00后基民快速开启“养基”之路。

  上海某中型基金公司互联网营销负责人黄丽(化名)注意到,年轻基民刚入局时确实非常热衷于买赛道型的基金产品,“因为波动够大够刺激,收益也会更高。”在她印象中,2020年年初B站上的一个视频让基金出圈了,当时科技股在大涨之后突然大跌,在视频中,4个科技类主题基金被称为“四大渣男”。“当时除了有同行发给我之外,还有很多我的同学,完全不在这个行业内的人也把视频发给了我。”黄丽说。

  江辰锋也记得,2020年6、7月,身边几乎所有人都在买基金、讨论基金。在他偶尔分享的朋友圈下,开始有朋友交流“养基”信息。年轻一代的基民同样想知道其他基民“买了什么”“怎么买”,只是他们的交流场所从过去的银行大厅变为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及知识分享平台。

  马松就在短视频平台上跟一位财经博主学投资,“虽然他的一些建议有些激进”。江辰锋一开始看到基金下跌时会直接搜索“基金下跌怎么办”,并得到“加仓”的答案。后来,他开始看书学术语、钻研买基金的各种方法论,在各大基金评论区给基金经理“打call”或吐槽。到2020年下半年,他开始阅读基金经理的定期报告,也偶尔会在第三方平台看一些基金经理的路演。

  有人看到这个年轻人的投资总结,评价说他这一路投资基金,不是只有枯燥的数据和乏味的涨跌,反而有种“打怪升级”的趣味。江辰锋说,越了解市场越知道自己的渺小,“要在自己的能力圈之内挣钱”。

  陈嘉禾经历过前两个资本市场的上升周期。他注意到,如今年轻基民中愿意了解投资相关知识、考虑股票估值、有意识地找专业投资者的人数比例较以往有所增加。黄丽也赞同这一点,很多社交平台上的大V其实就是大学生,他们用一些零花钱去炒基金,慢慢积累了一些心得,并分享自己的一些投资经验,“然后就发现原来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吸粉,甚至说是能赚钱养活自己”。

  华安基金、国泰君安证券和蚂蚁理财智库去年联合发布的《Z世代基民洞察报告》显示,95后、00后基民的投资理财决策较为依赖外部信息。其中,45%的年轻基民选择了通过短视频、推文等方式了解投资。同时,年轻群体的投资理财决策容易受到热门榜和各种关键意见领袖的影响,但随着投资经验增长和社交领域扩大,会更偏向采纳银行理财经理、投资理财课程和专业媒体的建议。

  “基民对基金公司、渠道的信任度可能还是比较有限。”上述中欧基金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对于基民尤其是年轻基民而言,来自基民间的投资故事、方法、理念的交流相较而言可能更有信服力。在他看来,当基金知识、投资经验成为热搜话题时,基金才会更加真实,投资者才会更加注重对这个产品种类的投资学习。

  “最直接的投资者教育来自市场”

  学习与成长贯穿着很多新基民“打怪升级”的投资路。很快,他们就感受到市场的凶险。用江辰锋的话来说,2021年是他进阶的一年,“因为这一年我亏钱了”。

  这一年,一些年轻基民的“暴富梦”在幻想中破灭。他们中有的人像追星一样追基金经理,甚至还成立了相关的“粉丝后援会”。“被追的大部分基金经理,他的业绩表现越好,大家追他追得就越起劲。”陈嘉禾发现,当时一些明星基金经理得到的追捧和本人前6个月的业绩表现呈高度正相关,其管理的基金规模暴增的时候,基金净值也在价格高位。

  “而这往往与实际投资时的思路相反,当基金经理业绩表现好的时候,可能意味着他最近的投资风格与市场相符,但这种一致往往不可持续,对于投资者而言,更需谨慎。”陈嘉禾说。

  有金融分析师分析,始于2019年的基金牛市,培养出一大批熟悉玩法的基金经理,也把消费、TMT、医药、新能源板块推到高点,但市场机构从2021年就开始讨论板块何时松动并瓦解。

  与此同时,很多年轻基民当时的想法却是:上涨会继续,前景很美好。

  撞过好运的马松就充分体验了投资之路的凶险。他用“一买就跌、一卖就涨”概括近3年来自己逃不掉的魔咒。2020年,他断断续续以小额买入基金赚了些钱,“觉得基金市场容不下自己”,他开始同时买股票,并持续加仓。到2022年10月,他卖出了所有的股票,亏损超过一半,“到现在都没敢和家里人说”。

  如今,马松仍持有基金等待回本。提起过去那段循环陷入魔咒的经历,他说,“谁也不怪,只怪自己贪婪。”

  “来自市场的教育是直接的,但很多投资者如果缺乏基础的基金知识,可能不会意识到问题,所以来自基金公司的结构性投资者教育或知识陪伴才显得尤为重要。”上述中欧基金相关人士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公司团队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基民可能甚至不太清楚基金底层的投资标的有哪些,对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与自己的匹配度也一无所知,这些都可能导致他们获得一个非常差的持有体验,甚至亏损很多钱。

  在黄丽看来,投资者教育其实是一件非常漫长的事情,“因为再怎么教育,都不如市场跌几波来得深刻”。她说,“在投资的时候,如果是顺风局,每个人都会非常自信,觉得自己简直是股神,但在逆风局时,大家又会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本身的投资之间差距非常之大。”

  “个人投资者要慢慢接受市场是有波动的,正视投资的风险,即使是中低风险的资产也可能出现短期的阶段性下跌,无法保本保息。”一位工作近10年的资管行业从业者以去年正式实施的资管新规为例,他说,投资者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转变个人投资者对于市场波动、风险的观念,“只有接受风险,才会有正常的投资行为,作出基于风险判断下的投资选择”。

  提升投资者的盈利体验

  经历过后悔与苦痛交织的2022,马松打算改变自己短线交易的思路,转向长期,投资的路对他来说漫长却仍有希望。和几年前相比,投资基金的体验让这个年轻人变得更克制,他仍会通过小额申购,训练自己的判断力和预测力。

  在基金垂直类平台工作的江辰锋,则继续专注于分析基金经理,这成为他人生新的技能增长点,他前些天发在生活社区平台上的一条问答笔记,不到3天就收到近600条评论。除了读定期报告,逐步形成自己方法论的江辰锋还会留心基金经理的行动,“有的基金经理投资煤炭企业,会到煤矿调研,有的基金经理研究农业,会跑到猪圈实地考察。”因为问的问题越来越内行,江辰锋和有经验的投资者对话,在几乎全是证券圈内人的微信群里,他能更快拿到一手的投研资料。

  沿用自己接触世界、了解信息的方式,不少年轻基民慢慢成长,同时,中国的公募基金市场也不断成熟。报告显示,过去十年间,中国公募基金迎来跨越式发展,总规模增长超9倍。该报告预测,时代红利将驱动公募基金规模持续上涨,行业高增长态势有望保持。

  “公募基金业的生态环境不断优化,这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改革红利和监管政策的规范引导。”陈嘉禾记得,这些年监管政策频出,持续引导的方向之一就是加强基金核心人员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他注意到,一些基金公司推出3年期、5年期的锁定期产品,促进了持有人能够更长期、稳定地持有产品。

  “基金的投资业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金经理,其投资操作行为与投资者利益相关性较高。”中欧基金总经理刘建平以本公司的基金经理跟投机制为例解释说,基金公司通过对员工“考核-激励-约束”等一系列的利益机制设定,极大地影响员工行为的出发点和行为方式,最终对基金投资者的利益产生作用。

  被基民们喊作“大波哥”的知名基金经理周应波,也曾坦言基金业绩转化为投资者获得的不易。他说,“公募基金的投资管理与基金投资行为之间,相隔着基金投资研究配置、基金发行、渠道销售等诸多流程,还存在着各环节考核短期化、追涨杀跌的情况。”在接受采访时,他说,资产行业是一个长长的产业链,“这中间有产品形式、销售机构、公司服务人员等,需要通力配合,才能够把我们挣到的一块钱传递给到投资者那边,可能变成九毛五或者九毛八。”

  “投资者理念正在向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转变。”毕马威中国证券及基金业合伙人黄小熠表示,在公募基金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时,基金公司对内应积极构建长期激励机制,发挥提升业绩规模、实现长期价值的激励效果,对外应以长期业绩表现彰显自身专业投资和研究能力,改善“基民不赚钱”现象。

  展望新一年,刘建平认为公募基金还将在提升资产管理的专业度、实现从资产管理向财富管理转型方面发力。他说,作为产品的提供者,基金公司在做好产品的同时,还要为客户提供更多服务,帮助其实现投资目标,在此过程中,投顾服务或许可以更有效地提升投资者的盈利体验。“投顾业务的全面推进将有助于改善行业生态,促进行业发展与投资者利益同提升、共进步。”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朱彩云 记者 张均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蚂蚁全媒体中心 | 关于我们 | 寻求报道 | 商业合作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如有侵权,敬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联系微信:cnmy2021 

Copyright © 2021 魅城网(魅力城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10135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