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资讯 > 今日焦点 >

强国有我|“四舍五入”团队返家乡社会实践

时间:2022-02-11 11:08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作者:蚂蚁传媒

来源:“四舍五入”团队

为贯彻落实“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干精神”的实践要求,讲好家乡故事,在独厚风土人情下探索家乡发展的中国经验和智慧。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寒假社会实践“四舍五入”团队在指导老师李三伟老师的带领下,以实际行动助力家乡产业发展工作,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积极响应党十九大提出的“劳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的号召。

杭州分队

继1月初始,分队访问员葛洋利用寒假时间到达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对家乡特色产业进行调研工作。据悉,位于其家乡的中国百强龙头企业浙江桐庐汇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营生物制药等业务。在负责人金兰女士的热情招待和访谈下,团队成员对公司的运营采购模式有了初步的了解,金兰女士对团队成员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拓宽了大家对于制药产业的视野,从微观处增进了大家对制药环境的认知。

每一个家乡产业的背后,都浇灌有无数的汗水和岁月。从交谈中得知,该公司企业的前身为桐庐农药厂建立于1970年,在经历了改革开放等时代风波、从亏损30万元至盈利突破百万元大关、发酵车间细菌感染七天七夜的坚守……50多年的执着,经历多次专制后,曾经小小的农药厂已经发展成为年产值超过亿元的集团企业,创造了属于家乡的“时代荣光”。

在企业文化上,公司奉承“以人为本,诚信立业”,“企业员工都是一家人”“永视今天为落后”等经营理念,特别注重企业员工的终身教育,同时在产品上以高效环保见长、质量至上。负责人金兰女士透露,该公司之所以能走到现在,与其自身的运营模式和自有文化是分不开的。始终牢记着习总书记对广大民营企业“敢为为人先的创新意识、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的期望,艰苦创业中不断创新,形成了“团结拼搏、诚信务实、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汇丰精神,时刻鼓舞着公司全体员工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发展成为全国同行业的领跑者。

团队成员走访调研了该公司生产车间中制药的每一个流程,同时也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一次难忘的交流,随着该公司设备的不断更新,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全自动化生产。我们也发现了其中的痛点问题,即车间内空气质量差(粮食发酵气味重)、环境条件较劣等;在其中的生产工人却没有佩戴防护口罩,车间内并没有安装净化空气能力较好的设备。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家乡产业勇立潮头的儿女们敢为人先,在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中勇于突破;他们积极开拓,只争朝夕,风雨坚守一代又一代,相信在广大劳动人民的共同奋斗下,家乡必定能够日新月异,永葆活力。

泉州分队

从1月初开始,分队访问员李晓骞和李宛芸利用寒假时间前往泉州市鲤城区西街风景区对家乡特色产业尤其是旅游业进行相关访谈工作,深入社会实践调研,深入了解当地美食(以泉州特色小吃润饼和麻糍为主)、西街文创产品和西街旅游业发展的情况,探索老街日益商业化背后所存在的问题并为其未来发展贡献出一份绵薄之力,激励和引导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干精神,以实际行动助力家乡产业发展进步。

润饼,是中国闽南地区、潮汕地区及台湾地区的一种传统风味小吃,主要原料有春笋丝、胡萝卜丝、高丽菜丝、韭黄、绿豆芽、香菇等,嫩脆甜润,醇香多味,深受人们喜爱。在访谈中,润饼店阿姨透露,这家店自阿姨接手以来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了,而如今,这项手艺的传承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比如子女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可能不愿意继续继承衣钵,再比如一些特定的节日人们才会有对润饼的需求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润饼的销量……

麻糍浙江省福建闽南地区江西省等地的一种应节传统名点,该小吃由糯米等食材制作而成,种类繁多,成品洁白如雪,柔软如绵,光滑细腻,不粘碗,不钉牙糊口,老小皆宜,食者无所禁忌。在访谈中,麻糍店阿姨和润饼店阿姨不谋而合,都表现出对该特色小吃未来发展该何去何从的不安与担忧,除了子女是否愿意继续传承这项传统手艺,麻糍店阿姨还表示,他们家的麻糍店所有食材都是由纯手工制作而成,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些同行为了追求高利润和高回报,去网上购买制作好的半成品进行加工,在恶性竞争下,该麻糍店以微薄的利润在夹缝中生存,其营业陷入了瓶颈期。

其负责人吴淑华,自称“老淑”,年轻人都亲切地叫她“网红吴阿姨”。退休后的她,仍然心系着古城泉州,来到泉州文旅集团西街游客服务中心做一名志愿者。每天以饱满热情接待游客,回复游客咨询,为游客提供帮助。她的热情服务深受游客喜欢,广受好评。作为一名老党员,她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她说,“我始终热爱我们党的事业,热爱我们的古城泉州,全心全意为我们的游客服务,提升游客的满足感与幸福感,让游客能够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泉州,半城烟火半成仙。家乡产业“勇立潮头敢为先,乘风破浪正当时”的儿女们不惧困难,迎接挑战,在继承传统手艺的同时不为利使,坚守民族底色;在基层服务游客的同时不移初心,情系古城泉州。他们积极开拓,不负韶华,只争朝夕,风雨坚守一代又一代,相信在广大劳动人民的共同奋斗下,家乡必定能够日新月异,永葆青春活力!

赣州分队

从1月中旬开始,分队成员谢基华便于寒假期间到达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并对家乡的标志性建筑和历史人文景观进行了参观调研。在以围绕赣县客家文化街和客家文化城两大文化产业区的调查中,深入社会实践调研,深入了解当地文化产业变迁的历程,赣县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基本情况,探索当地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为其未来更好地发展延续贡献绵薄之力,激励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服务人民,服务社会!

深入客家文化城,我们可以看见许许多多文化产业在赣州这片具有历史和人文的大地上曾经如此熠熠生辉,他们是这座城市的象征,代表着这片土地上人们对生活的眷恋与守望,是一代又一代客家人对故乡的回忆。从一处又一处保有客家人原始文化记忆的文化产业中,我们发现很多都是客家人共同创造的精神的体现,是客家人聚集地长期形成的独特风格的文化。从参观这些独具客家人生活样貌的文化产业中,我们了解了客家人这些年随着技术的进步文化和生活的变迁!

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相守,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作为时代新青年的我通过寒假社会实践期间走进赣州这座独具客家人文气息的悠久古城,看见了一代又一代人对文化的坚守,对生活的热望。走进文化城、文化街,人们邻里守望,互帮互助的氛围便一路感染着我们,这从文化继承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是几千来历史的积淀,是几千年来的传承!在赣州这座有着“客家摇篮”之称,客家民系的发祥地和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的城市上,围屋、龙灯、采茶戏等等正在慢慢地焕发新生,在新时代大背景下,他们以不一样的形式和姿态呈现在我们生活中,赣州文化产业也正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时俱进!(王嘉妮 谢基华 葛洋 李晓骞 李宛芸 夏宇彤)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蚂蚁全媒体中心 | 关于我们 | 寻求报道 | 商业合作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如有侵权,敬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联系微信:cnmy2021 

Copyright © 2021 魅城网(魅力城市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10135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