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乡愁,振兴乡村资源《点亮赤岸镇石土变黄金》
京华时空网讯 ( 记者 金承海 ) 守住乡愁 激活资源 赤岸镇,“点石成金”,古村落蜕变成旅居小镇 杨盆村具有700多年历史,位于义乌市第一大高峰大寒尖(又名大安山)中海拔600多米的山腰,为百姓脱贫攻坚战全村共有148户,308人。这座藏在深山里的小村庄,近年来在赤岸镇党委和政府引导下,“异地奔小康”和“文旅融合”的东风,依旧山峄优势,建起了一座集美美丽旅游村“吃、住、行、游、养”于一体化的旅游景区在“义乌首家高端民宿”。曾经的土坯泥房和杂草丛生的草毛房藏在山林,现在变成了一处处“动人的旅游风景之处”。赤岸镇“点石成金”之法,既激活了振兴乡村资源,又留住了乡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振兴乡村的建设给游客正吸引着一波接一波的慕名而来,走进深山,走出山沟、走出城市的脱贫之路藏在深山里的小村庄,受囿于资源、交通、信息等要素,村庄发展缓慢。“异地奔小康”打开了村民的新思路,村民从山沟走向城市,由村民转变为居民,生存的居住环境改善了,发展的空间也更大。杨盆村民杨俊锋回忆,“之前,我的母亲到毛店赶个集市,回来的时候挑了一蓝鸡蛋,由于山路窄又湿滑,一个趔趄,一篮子鸡蛋全部都打烂在路上,母亲心疼不已”。过去的杨盆,由于山路崎岖,村民们走个亲、赶个集需要“翻山越岭”,来回奔波将近3个小时,而且由于海拔高,一遇上雨雪天气,路上结冻、路面湿滑,村民个把月都下不了山,山高路长、信息闭塞,杨盆的村民只能守着大山,以农耕为主,近几年,依靠种植西瓜和茶叶等农作物,人均年收入仅有2000多元。赤岸镇启动了“异地奔小康”下山脱贫工程,项目历时三年多,2017年4月28日项目顺利竣工验收。
杨盆和其他8个住在高山、深山、远山的村庄一道从山下搬迁到镇区的集聚安置小区。“过去我们一家六口人只能挤在200多平方的旧房,我们兄弟多,房子少,一家人都很苦恼。”杨盆村民杨警钟说。2018年,杨警钟四兄弟从山上搬到了镇中心的安置小区水岸家园,一家人分到了总计1000多平方的套间,每个兄弟都分到了两套以上的住房,如今四兄弟安居乐业,既有好工作而且家庭幸福美满。
让村民居有其屋的同时,赤岸镇采取异地物业法,通过跨区域联建,小区内联建的74间店面房进行了公开招租,每年为村民增加10万元的房租收入。乡间民宿、文创空间......“点石成金”的振兴之路 解决了居住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让村民端牢“铁饭碗”,有稳定的收入,让安居者更安心,为此,赤岸镇党委将目光投向了“沉睡的乡村资源”。杨盆村域面积广,山上植被丰富,虽然村民的居住的房屋都是采用土坯制成的简易房,但是独幢而造,非常具有特色。为此,赤岸镇筹划利用杨盆独特的古村落建筑和自然资源风光,主打“乡村旅游牌”和“生态牌”。
2017年,赤岸镇围绕农、文、旅、养的思路,决定对村庄进行统一规划和旅游开发,在下山脱贫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栖隐大安·杨盆旅居小镇”项目,每个村民都以土地的形式入股。对一间间破旧的土坯房进行加固,一度潮湿脏乱的房间有了卫生间、窗户和阳台,“升级”成了一间充满情调的乡村民宿......如今的杨盆,精品度假酒店、慢养生活社区、文化创意空间、生态种养区、户外体验区、公共配套区一应俱全,每到节假日,这里成为周边居民短途出行的首选地之一,呼吸新鲜空气、体验农耕生活的游客络绎不绝。“每到节假日,我都会带上家人到杨盆走上一圈,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记载着我们的美好回忆。”杨盆村民杨有林说。既改善了居住条件,也提高经济收实。又激活了乡村资源,更留住了浓浓的乡愁,杨盆的一举多得,为山区资源匮乏村振兴乡村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也增强村民经济提升,为农民提供了更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幸福。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度排行
推荐
- 有参与者被发现骚扰女性|“盲盒社交”悄然兴起,它哪点吸引了年轻人?
- 赋予“自我教育”生命力|校史剧走红的背后:年轻人正在寻找新的精神偶像
- “沉睡老屋”蜕变成“网红打卡点”|湖南怀化鹤城唤醒乡村“沉睡老屋”撬动振兴活力
- 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漫画家李昆武:让海外民众找到了解中国的部分答案
- “热爱篇”细节惊喜不断|飞驰人生IP有了首个衍生剧
- 名场面被津津乐道|台湾观众让甄嬛“一键回宫”
- 网上结识的“高富帅”不可靠|女子征婚被缅北“高富帅”骗1440万元
- 千万元矿产被盗采|正规洗煤公司竟干起了“偷煤生意”
- 假冒央企缘何屡禁不止|“高仿”央企局中局
-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春节舆情分析报告:三亚返程机票太贵、包车被勒索等热点事件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