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电商平台“超长预售”让消费者花钱受气
发货时间不告知,超时不发货,随意变更发货时间
一些电商平台“超长预售”让消费者花钱受气!
江苏省消保委发布《关于超长预售问题的企业合规指引》,指引企业改进
本报讯 (记者黄洪涛)“‘6·18’期间,‘超长预售’问题投诉量大幅增长,消费者反映花钱受气。”近日,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江苏省消保委)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超长预售”问题已成为网络消费纠纷的一项热点内容,并呈现出投诉量增长快、纠纷问题集中、消费隐患多与问题解决时效差等特点,目前江苏省消保委已发布《关于超长预售问题的企业合规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引导企业改进,进一步打造放心消费的市场环境。
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江苏省消保委系统共受理“超长预售”相关投诉5610件;2022年第一季度,“超长预售”相关舆情信息也有1507条。“6·18”期间,相关投诉又大量出现。
“‘超长预售’的有关投诉较多,反映出该营销模式下商家经营路线偏差的一些共性方面。部分经营者已习惯利用经营优势地位提前锁定消费者,转嫁市场风险,实质上构成了不公平交易行为。”江苏省消保委有关负责人说。
据悉,合同履行不到位是预售消费纠纷中最为严重的问题,直接影响着消费体验。部分商家由于库存、优惠活动不实、低价诱导等原因,使其不愿意承接过多订单量,不按时甚至不提供尾款支付渠道。各大网络平台的预售时间集中分布在8天~45天之间,发货时间不告知、预售时间过长、超时不发货与随意变更发货时间等问题较为普遍。一些商家甚至已将“超长预售”作为普通商品的经营方式,将预售当作“众筹”来操作,先进行筹款拿订单,再视情况生产或告知无货。此外,定金退还、单方撤单或下架商品、商品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困扰着消费者。
此外,预售过程中还存在商家不正当宣传营销、格式条款涉嫌“霸王条款”、预售价款比现货购买更贵、“超长预售”消费纠纷解决时效性差等问题。江苏省消保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此类问题是透支品牌信誉、破坏市场氛围的短视行为,希望商家能有所作为,找到预售利益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最大公约数”。
该负责人建议,商家应结合《指引》,做好不公平格式条款的自查自纠、规范预售流程、严把品控服务关,电商平台应在健全预警机制等方面发力,做好合规经营,有效规避“超长预售”中的违规问题。同时,监管部门也将重点关注网络促销热门时间点的“超长预售”问题,以监督的“超长待机”来强化刚性约束力度,实现企业合规经营与消费者权益的维护。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度排行
推荐
- 有参与者被发现骚扰女性|“盲盒社交”悄然兴起,它哪点吸引了年轻人?
- 赋予“自我教育”生命力|校史剧走红的背后:年轻人正在寻找新的精神偶像
- “沉睡老屋”蜕变成“网红打卡点”|湖南怀化鹤城唤醒乡村“沉睡老屋”撬动振兴活力
- 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漫画家李昆武:让海外民众找到了解中国的部分答案
- “热爱篇”细节惊喜不断|飞驰人生IP有了首个衍生剧
- 名场面被津津乐道|台湾观众让甄嬛“一键回宫”
- 网上结识的“高富帅”不可靠|女子征婚被缅北“高富帅”骗1440万元
- 千万元矿产被盗采|正规洗煤公司竟干起了“偷煤生意”
- 假冒央企缘何屡禁不止|“高仿”央企局中局
-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春节舆情分析报告:三亚返程机票太贵、包车被勒索等热点事件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