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用画笔为烈士复原画像 促成跨越时空的“团圆”

中新网上海10月1日电 (张践)借助大学生们的画笔,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志愿军烈士面容被重现。9月30日,记者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一间画室内看到,几名大学生正在为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牺牲的烈士复原画像。该校艺术设计学院团委书记孟远航介绍,2020年以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团委与松江烈士陵园合作,为园内未留下肖像的志愿军烈士复原画像。
“松江烈士陵园170多个烈士当中,只有70个有影像,很多烈士在寻找到之后,亲人都很遗憾,就是说没有见过父亲,没有见过兄弟。因为他们直接去了战场,没有任何影像留下来”。孟远航回忆道,当初为这些烈士复原画像的构想一经提出,立即得到了学校许多具有美术特长大学生的积极响应。

大学生高华表示,这样的方式不仅让项目成员记住这些老兵的故事和他们的样貌,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青年大学生,也能够持续地记住这些老兵的故事和样貌。
经过征询烈士家属意见,梳理出首批13位烈士名单后,负责复原画像的大学生志愿者首先来到烈士陵园了解烈士们的事迹,紧接着走访烈士家属,通过烈士近亲的相貌和家属的描述,以画笔和科技相结合的手段展开复原工作,几易其稿,最终烈士形象得以重现。其间,烈士家属和战友口述是获取烈士相貌线索的主要途径,然而大多数走访对象年事已高,语言表达模糊,且许多老人只会使用本地方言交流,因此大学生志愿者们只能多次走访、复盘、绘制草稿,反复揣摩修改细节,整个绘制过程中一共产生了百余张废稿,历时一个多月才完成一幅。

“下一步,通过我们学院艺术加科技的发展理念,把这些烈士静态的画像加上一些科技进行复原,让他‘活’起来,让他‘动’起来,真正地能够实现烈士能够跟他的家属进行一种跨时空的‘对话’,这是我们即将做的事情”。孟远航说。(完)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度排行
推荐
- 有参与者被发现骚扰女性|“盲盒社交”悄然兴起,它哪点吸引了年轻人?
- 赋予“自我教育”生命力|校史剧走红的背后:年轻人正在寻找新的精神偶像
- “沉睡老屋”蜕变成“网红打卡点”|湖南怀化鹤城唤醒乡村“沉睡老屋”撬动振兴活力
- 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漫画家李昆武:让海外民众找到了解中国的部分答案
- “热爱篇”细节惊喜不断|飞驰人生IP有了首个衍生剧
- 名场面被津津乐道|台湾观众让甄嬛“一键回宫”
- 网上结识的“高富帅”不可靠|女子征婚被缅北“高富帅”骗1440万元
- 千万元矿产被盗采|正规洗煤公司竟干起了“偷煤生意”
- 假冒央企缘何屡禁不止|“高仿”央企局中局
-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春节舆情分析报告:三亚返程机票太贵、包车被勒索等热点事件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