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锐评|拒绝网络暴力,“按键”岂可伤人
近日,汶川地震幸存女孩牛钰发布视频讲述了自己遭遇网暴经历。在她公开的私信记录中,部分网友对其进行了侮辱谩骂、恶意骚扰。对此,四川残联微博在网友评论区表示已跟当事人联系,会继续跟进关注。
无论踩着“机械小钢腿”亮相上海时装周,还是给假肢绑上闪光棒在大街上奔走,牛钰都释放出一股不屈不饶、积极向上的精神。她还通过拍摄公益类原创视频,呼吁社会关心关爱残障人士,更是令人肃然起敬。这样一个自强不息的年轻人,当得起大家的鼓励,更应获得起码的尊重。究竟是何人在对她进行无端攻击?
泼脏水,放“暗箭”,用恶毒言语攻击无辜者,这是网暴者的共同特征。近年来,网暴成为一种网络公害,有人因染了头发而被莫名谩骂,有人因寻亲而遭受无端指责。因为网络虚拟空间的隐匿性,一些人失去了言行的边界感和责任感,更容易口无遮拦,令不友善言论的扎堆出现,形成网络空间的戾气,助推网暴形成。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也不是模糊道德标准的地方。充满戾气的网络霸凌,也已经触及了法律红线,既给受害者造成严重伤害,更严重败坏了网络生态,必须依法惩处。
不容忽视的是,一些网暴实施者,背后还有着利用网暴收割流量的利益逻辑。此前就有媒体披露,一些网暴背后存在“水军”产业链,不少人为了获得非法利益故意制造话题,恶意攻击他人,以博取更高流量,从而实现利益变现。对此,要抓住一个、拔出一串,彻底斩断这条黑色产业链。
网暴与法治社会水火不容。整治网络戾气,既包括对网暴本身的整治,也要改变让网暴存在的网络环境。杜绝网暴,让全社会一起努力!
(人民日报客户端 方块字)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度排行
推荐
- 有参与者被发现骚扰女性|“盲盒社交”悄然兴起,它哪点吸引了年轻人?
- 赋予“自我教育”生命力|校史剧走红的背后:年轻人正在寻找新的精神偶像
- “沉睡老屋”蜕变成“网红打卡点”|湖南怀化鹤城唤醒乡村“沉睡老屋”撬动振兴活力
- 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漫画家李昆武:让海外民众找到了解中国的部分答案
- “热爱篇”细节惊喜不断|飞驰人生IP有了首个衍生剧
- 名场面被津津乐道|台湾观众让甄嬛“一键回宫”
- 网上结识的“高富帅”不可靠|女子征婚被缅北“高富帅”骗1440万元
- 千万元矿产被盗采|正规洗煤公司竟干起了“偷煤生意”
- 假冒央企缘何屡禁不止|“高仿”央企局中局
-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春节舆情分析报告:三亚返程机票太贵、包车被勒索等热点事件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