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一门店禁止上班说粤语?不妨碍沟通不必一刀切
在适合普通话的场景讲普通话,适合方言的场景讲方言,随机应变,这就足够了
近日,一张关于寿司郎广州一门店聊天记录截图引发争议,内容显示,该门店禁止员工上班期间说粤语,违反者会被严格处理。对此,广州寿司郎餐饮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公司从未禁止员工以粤语与客人沟通,鼓励员工基于自身条件,根据客人语言习惯,进行自由舒适的沟通。但在内部交流中,由于公司员工来自不同的地区,为了工作沟通更顺畅,建议员工之间以普通话作为首要语言。目前已对相关人员进行了严肃教育,对因内部信息传递表述不当引发的争议和不适,向大家报以诚挚的歉意。
禁止员工上班说粤语?此事曝光后,不少网友批评这家餐厅管太宽,涉事餐厅第一时间回应道歉,算是知错能改,来自外界的批评无疑是一个教训——讲什么语言,不适合也不应该简单粗暴地一刀切。
的确,广州这样的大城市,有很多五湖四海的外来人口,不会讲也听不懂粤语,一个都讲普通话的氛围当然会对他们更加友好。而从餐馆内部看,统一语言,确实能方便管理。但也得看到,语言应该是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既要方便沟通交流,也应体现本地特色——地方语言和地域文化都是密不可分的,这正是普通话普及了如此之久,方言一直未消失的原因。
粤语本身是广州一带的方言,很多当地人从小耳濡目染,相较于普通话,粤语反而可能是他们的第一语言。所以,员工在私下交流时说粤语,再正常不过了。就像有网友说的,要“入乡随俗”,在当地开店,也该尊重当地的地域文化。
再者,以是否讲普通话为由头,对员工进行严格处理,这种内部管理的一刀切,何尝不是在挤压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呢?
公共机构比如政府部门、学校等,在一些场合,可能会要求统一讲普通话,但餐馆本身是服务行业,语言上进行统一的必要性并不充足,在适合普通话的场景讲普通话,适合方言的场景讲方言,随机应变,这就足够了。
因此,语言应该开放包容,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公司管理更不能任性胡来。尊重方言,尊重员工的意愿和合法权益,一个餐馆才能在本地更持久地生存发展下去。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熊志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度排行
推荐
- 有参与者被发现骚扰女性|“盲盒社交”悄然兴起,它哪点吸引了年轻人?
- 赋予“自我教育”生命力|校史剧走红的背后:年轻人正在寻找新的精神偶像
- “沉睡老屋”蜕变成“网红打卡点”|湖南怀化鹤城唤醒乡村“沉睡老屋”撬动振兴活力
- 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漫画家李昆武:让海外民众找到了解中国的部分答案
- “热爱篇”细节惊喜不断|飞驰人生IP有了首个衍生剧
- 名场面被津津乐道|台湾观众让甄嬛“一键回宫”
- 网上结识的“高富帅”不可靠|女子征婚被缅北“高富帅”骗1440万元
- 千万元矿产被盗采|正规洗煤公司竟干起了“偷煤生意”
- 假冒央企缘何屡禁不止|“高仿”央企局中局
-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春节舆情分析报告:三亚返程机票太贵、包车被勒索等热点事件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