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办公被要求每5分钟打卡一次?企业应对员工保有基本的信任和尊重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某公司要求北京朝阳区员工实行居家办公时,强制员工安装电脑监控软件以记录考勤,“必须每5分钟自动截屏,每天截屏不够89次的算旷工”。相关“爆料人”发帖表示,因害怕被罚,甚至不敢上厕所。
然而,上述企业行为却并非孤例。有些企业把居家办公当作“没有明确上班时间”,因此就“没有下班时间”,让员工工作和生活“无缝衔接”,引发员工不满。
当前,全国多地出现散发疫情,北京朝阳等多地因时审势,要求区域内居民居家办公,对遏制疫情起到了明显效果。客观来看,居家办公对部分企业、单位的运转效率确实产生了一定影响,造成部分经营管理者的担忧,成为某些公司“奇葩考勤”操作出现的原因之一。
居家,只是办公的形式发生了改变,并非办公的本质发生了变化。居家办公的重点,还是办公。从另一个角度看,居家办公的尝试,应该成为特殊时期下,企业进一步推动效率优化的过程。员工的通勤时间减少了、梳妆打扮和一些因公社交时间缩短了,特别是随着线上办公软件和系统的普及,一些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得到压缩,居家办公在效率层面,是可以实现企业和员工“双赢”的。
当然,这种“双赢”一定是建立在合理完善的制度安排和公司管理者适应特殊时期的管理能力的基础上。一方面,企业应该建立特殊时期的考核机制,强化结果导向、效益导向,及时疏导企业运转面临的难点堵点,提高员工积极性,形成合理的制度安排。
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应该对员工保有基本的信任和充分的尊重。良好的用工关系中,劳资双方不应是零和博弈,而是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疫情当前,在员工管理上给予合理、适当的包容,既是企业应对突发情况管理能力的体现,也是疫情期间应尽的一点义务。只有对员工有足够的尊重、信任、信心,才能让企业运转得到员工支持,让企业有团结前进的信心。
同时,相关管理部门也应落实责任,针对居家办公的情况出台相关制度规范,及时了解居家工作者需求,建立“黑名单”等监管约束机制,不能简单地将“球”踢到企业脚下,任由企业构建“灰色地带”侵犯员工的基本权益,绝不应让疫情因素成为企业“恃岗自重”,对员工实行“强制自愿”,喊出“爱干不干”的理由。
疫情无情,人应有情。毕竟,无论是线下工作,还是居家办公,非人性化的强制手段,永远不是企业管理行稳致远的“最优解”。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度排行
推荐
- 有参与者被发现骚扰女性|“盲盒社交”悄然兴起,它哪点吸引了年轻人?
- 赋予“自我教育”生命力|校史剧走红的背后:年轻人正在寻找新的精神偶像
- “沉睡老屋”蜕变成“网红打卡点”|湖南怀化鹤城唤醒乡村“沉睡老屋”撬动振兴活力
- 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漫画家李昆武:让海外民众找到了解中国的部分答案
- “热爱篇”细节惊喜不断|飞驰人生IP有了首个衍生剧
- 名场面被津津乐道|台湾观众让甄嬛“一键回宫”
- 网上结识的“高富帅”不可靠|女子征婚被缅北“高富帅”骗1440万元
- 千万元矿产被盗采|正规洗煤公司竟干起了“偷煤生意”
- 假冒央企缘何屡禁不止|“高仿”央企局中局
-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春节舆情分析报告:三亚返程机票太贵、包车被勒索等热点事件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