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谨防贷款陷阱
原标题:大学生谨防贷款陷阱
由于缺乏社会阅历,对金融知识一知半解,一些大学生陷入“校园贷”等骗局。针对大学生金融知识需求,人民银行阳泉市中心支行提醒大家谨防贷款陷阱。
案例: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小欣为满足自己和男友花销,从“学易贷”微信小程序借款3万元,约定540天后还款。然而一年半后,共欠下本息共计9万元。由于小欣无力还款,“校园贷”公司将小欣裸持身份证的照片通过社交媒体发送至互联网,并给其父母、同学、老师频频打电话催债,小欣及家人陷入“有苦难言”境地。
人行提示:要保护好个人信息,无论是身份证、学生证抑或“支付宝”“银行卡账户”,切莫随便透露给他人,包括学长、同学等熟人;要谨慎办理贷款,若确需办理贷款,一定要前往正规商业银行咨询后办理;要警惕“贷款费用”,正规商业银行贷款都有正规流程,放贷前即收取费用的基本为骗局。
案例:小静在校园附近的公园看到“零门槛,分期购”广告,于是通过该公司分期购买最新款苹果手机一部,约定每月还款600元,12个月付清。不料,从第6个月开始,每个月待付款金额越来越多,最终涨至每月还款1400元,给小静的大学生活带来极大负担。
人行提示: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在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进行消费,对信用卡透支等超前消费需谨慎;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根据自己实际需求进行消费,情绪化消费容易陷入金融诈骗陷阱。
案例:陈先生2012年在某大学就读时,向国开行申请并获得助学贷款共计3万元,毕业后在外地工作。2020年在某国有银行办理住房贷款时遭到拒绝,原因是个人征信报告显示其助学贷款已逾期3年未还。此事使陈先生错失了诸多购房优惠,且根据现行法律规定,5年内申请任何贷款都将面临更严格的审核,陈先生懊悔不已,深刻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意义。
人行提示:大学生应强化责任担当与诚信意识。享受国家助学贷款资助的同学,一定要按时还款,否则将受到信用惩戒。
(高鑫娟 胡越)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度排行
推荐
- 有参与者被发现骚扰女性|“盲盒社交”悄然兴起,它哪点吸引了年轻人?
- 赋予“自我教育”生命力|校史剧走红的背后:年轻人正在寻找新的精神偶像
- “沉睡老屋”蜕变成“网红打卡点”|湖南怀化鹤城唤醒乡村“沉睡老屋”撬动振兴活力
- 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漫画家李昆武:让海外民众找到了解中国的部分答案
- “热爱篇”细节惊喜不断|飞驰人生IP有了首个衍生剧
- 名场面被津津乐道|台湾观众让甄嬛“一键回宫”
- 网上结识的“高富帅”不可靠|女子征婚被缅北“高富帅”骗1440万元
- 千万元矿产被盗采|正规洗煤公司竟干起了“偷煤生意”
- 假冒央企缘何屡禁不止|“高仿”央企局中局
-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春节舆情分析报告:三亚返程机票太贵、包车被勒索等热点事件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