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不是“推险”|“毒笔记”实为“流量病”
晁星
近日,有博主发帖分享“自创旅游省钱过夜小妙招”——订不到房间,可以到医院急诊室挂号留宿;“本人实测”,有贴心的服务,还有舒服的躺椅……如此离谱的笔记,遭网友集体声讨。
医院急诊是救命通道,很多危重症的紧急救治就在一瞬之间。身康体健的旅游者偏要跑来凑热闹,无端占用和浪费医疗资源,更会造成急诊抢救功能上的混乱。何况急诊里头,人员来来往往,环境异常嘈杂,怎么可能休息得好?所谓“本人实测”,怕也不保真。想出这样没底线的馊主意,还分享吸睛,用网友的话说,这是“流量病”犯了,确实应该让医生瞧一瞧。
说起来,眼下KOC(关键意见消费者)概念正热,平台上各类“素人笔记”十分活跃。为了从“信息流”中脱颖而出,不少博主越来越热衷剑走偏锋。有的争相挖掘“冷门秘境”,鼓动网友探寻“新大陆”,殊不知诸多地界并非“仙境”实乃“险境”;有的煞有介事推荐各种“私人减肥攻略”,一会儿“液断(只吃液体)”一会儿“蛋断(只吃鸡蛋)”,效仿者没几天就大呼“有毒”;有的自诩“心灵导师”轻松拿捏人性,妄言“三句话就让人给她花十几万”,让人惊掉下巴……什么扎心说什么、什么离谱推什么,为的就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至于具体风险,人家压根儿不在意。即便笔记真惹出了事端,也难以界定责任所属,一句“我发我的,没让你学”就能撇清关系。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言行负责”,分享攻略也由不得任性胡来。于博主而言,攻略相当于某种另类“广告”,不能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求流量、想涨粉可以理解,但“推荐”不是“推险”,不是“推”着大家去违规逾矩。为了仨瓜俩枣信口开河,用“亲测有效”等说辞来淡化相关产品的问题、相关行为的风险,不仅缺德,更要承担法律责任。
对种种“有毒”的素人笔记,不可放任自流。提醒所有博主自律是一方面,关键还是要从内容出口做好把关。平台虽只是信息流转和集散的载体,但做好信息筛选、把关工作也是分内之责。比如,根据《民法典》《电子商务法》以及《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平台对于危险的行为应该进行安全提示和内容审核,并通过算法机制,对这种危险行为不予推荐。对一些乌七八糟的笔记视而不见,甚至推荐分发,显然是流量逻辑之下的失察失守。
客观来说,任性分享个人攻略算是互联网治理的一项新课题。相关部门积极行动,及时把这类信息纳入日常监管,同时明确各方权责,方能倒逼各主体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北京日报)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度排行
推荐
- 有参与者被发现骚扰女性|“盲盒社交”悄然兴起,它哪点吸引了年轻人?
- 赋予“自我教育”生命力|校史剧走红的背后:年轻人正在寻找新的精神偶像
- “沉睡老屋”蜕变成“网红打卡点”|湖南怀化鹤城唤醒乡村“沉睡老屋”撬动振兴活力
- 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漫画家李昆武:让海外民众找到了解中国的部分答案
- “热爱篇”细节惊喜不断|飞驰人生IP有了首个衍生剧
- 名场面被津津乐道|台湾观众让甄嬛“一键回宫”
- 网上结识的“高富帅”不可靠|女子征婚被缅北“高富帅”骗1440万元
- 千万元矿产被盗采|正规洗煤公司竟干起了“偷煤生意”
- 假冒央企缘何屡禁不止|“高仿”央企局中局
-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春节舆情分析报告:三亚返程机票太贵、包车被勒索等热点事件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