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行社协会提醒:理性看待研学机构广告宣传
中国消费报北京讯(记者孟刚)今年暑假,研学游成为最火的旅游形式。但与此同时,言而无信、游而不学等乱象也频频被曝光。面对市场上参差不齐、种类繁多的研学机构,家长们该如何选择?中国旅行社协会提醒家长,应理性看待研学机构的广告宣传,切莫盲目跟风。
理性看待研学旅行。研学旅行的目的是将书籍上的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让孩子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兴趣,研学旅行不能“只学不游”,也不能“只游不学”,家长应理性看待研学机构的广告宣传,根据自身情况,切莫盲目跟风。
谨慎选择研学机构。按照《旅游法》关于“包价旅游合同”的规定,受托人预先安排行程,提供或者通过履行辅助人提供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导游或者领队等两项以上旅游服务,委托人以总价支付旅游费用,该服务合同属于包价旅游合同。因此,报名研学旅行前,建议通过当地旅游主管部门网站查询该研学机构是否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或要求研学机构出示《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查看与报名机构名称是否一致。从企业资质、品牌、经营实力等方面综合考量,选择服务质量好、评价高的机构。
科学选择研学产品。从行程路线、研学内容、收费标准、安全保障等方面,货比三家,重点考察研学内容、交通、住宿、保险、带队研学旅行指导师和导游的人数及专业水平等方面,应一并了解选择课程设计与实施科学、安全保障充分、实践性与体验性强、孩子的研学总结或成果好的研学产品。如行程中包括外包项目,应一并了解外包项目承办机构的资质和服务质量。
规范签订研学旅行合同。家长应与研学机构依法签订研学旅行合同,对合同中双方权利和违约责任、研学内容、行程安排、服务标准、收费金额及退费标准等条款,逐项认真审查,仔细查看合同印章与研学机构资质名称是否一致,并妥善保管好合同文本。
慎重支付服务费用。建议支付到研学机构公账,索取正规发票,确保自身权益不受损害。切勿听信销售人员口头承诺,自觉抵制销售人员以各种优惠方式诱导向个人的微信、支付宝、银行账户付款,以免销售人员卷款跑路或者假冒其他机构造成损失。
适当考虑采用标准情况。标准化作为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为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供有力保障。建议家长适当考虑研学机构公开声明执行标准的情况。当合法权益受损时,建议家长及时保留相关证据,并向当地旅游主管部门投诉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度排行
推荐
- 有参与者被发现骚扰女性|“盲盒社交”悄然兴起,它哪点吸引了年轻人?
- 赋予“自我教育”生命力|校史剧走红的背后:年轻人正在寻找新的精神偶像
- “沉睡老屋”蜕变成“网红打卡点”|湖南怀化鹤城唤醒乡村“沉睡老屋”撬动振兴活力
- 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漫画家李昆武:让海外民众找到了解中国的部分答案
- “热爱篇”细节惊喜不断|飞驰人生IP有了首个衍生剧
- 名场面被津津乐道|台湾观众让甄嬛“一键回宫”
- 网上结识的“高富帅”不可靠|女子征婚被缅北“高富帅”骗1440万元
- 千万元矿产被盗采|正规洗煤公司竟干起了“偷煤生意”
- 假冒央企缘何屡禁不止|“高仿”央企局中局
-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春节舆情分析报告:三亚返程机票太贵、包车被勒索等热点事件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