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售消费者个人信息非法牟利 消委会提起公益诉讼获法院支持
中国消费者报重庆讯(记者刘文新)重庆一家通信营业厅的经营者杨某群将消费者的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出售给他人,用于在网络平台注册账号,非法获利2590元。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认为杨某群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行为,损害了众多不特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因此提起公益诉讼,将杨某群诉至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经法院调解,杨某群近日与重庆市消委会达成调解协议:在《中国消费者报》上刊登公开道歉信;1年内参加两次消费领域的公益活动,且每次活动支付的经费不低于1295元。
据了解,杨某群在重庆万盛经开区青年镇开设了一家通信营业厅。2021年3月至6月,杨某群利用为消费者办理手机业务的机会,多次将获取的消费者手机号码及验证码等信息,通过微信出售给他人,用于在抖音、淘宝、京东等网络平台注册账号,以此获取佣金。经查,杨某群从中非法获利共计2590元。
2021年7月6日,重庆市公安局万盛经开区分局将杨某群抓获,同年10月21日,该公安分局以杨某群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向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检察院移送起诉。綦江区人民检察院认定杨某群的行为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但犯罪情节轻微,决定对杨某群不予起诉。
重庆市消委会认为,杨某群虽然免予刑事处罚,但其行为构成对众多不特定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侵害,破坏了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和诚信经营的市场秩序,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2022年12月12日,重庆市消委会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诉请法院判令被告杨某群在《中国消费者报》刊登公开道歉信;1年内参加两次消费领域的公益活动,且每次活动支付的经费不低于1295元。
近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支持重庆市消委会的全部诉讼请求。被告杨某群表示已认识到自身错误,愿意在《中国消费者报》上刊登道歉信,并履行民事赔偿责任。
在审判长的主持下,被告杨某群与原告重庆市消委会达成上述调解协议。
公开道歉信。张虎/摄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度排行
推荐
- 有参与者被发现骚扰女性|“盲盒社交”悄然兴起,它哪点吸引了年轻人?
- 赋予“自我教育”生命力|校史剧走红的背后:年轻人正在寻找新的精神偶像
- “沉睡老屋”蜕变成“网红打卡点”|湖南怀化鹤城唤醒乡村“沉睡老屋”撬动振兴活力
- 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漫画家李昆武:让海外民众找到了解中国的部分答案
- “热爱篇”细节惊喜不断|飞驰人生IP有了首个衍生剧
- 名场面被津津乐道|台湾观众让甄嬛“一键回宫”
- 网上结识的“高富帅”不可靠|女子征婚被缅北“高富帅”骗1440万元
- 千万元矿产被盗采|正规洗煤公司竟干起了“偷煤生意”
- 假冒央企缘何屡禁不止|“高仿”央企局中局
-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春节舆情分析报告:三亚返程机票太贵、包车被勒索等热点事件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