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上网,对网络谣言说“不”!
一
什么是“网络谣言”和有害信息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名人要员、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因此对正常的社会秩序容易造成不良影响。
谣言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传播门槛低、扩散力广、持续性强并难以澄清,严重危害了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网络谣言依附于新媒体进行传播产生了许多新特点,这些特点具有与传统谣言完全不同的特性,如匿名性、群体传播、传播效率高、传播生命周期短、信息重组、再造事实可信度高等。
二
网络谣言经典套路
1
凭空杜撰
为了吸引眼球,谣言者不管真实性是否被验证,在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情况下故意编造杜撰。
2
真假掺杂
这种谣言有真的成分,也有假的内容,往往真的东西里面被掺入假的因素,导致半真半假,难以分辨。
3
夸大其词
这种谣言往往有基本的素材,但对事实进行了夸大其词和凭空脑补。这种谣言迷惑性较大,唬住的人也更多。
4
假戏真拍
网络传播中有很多被人为设计的情节与场面,甚至是有剧本、有情节、有演员的摆拍,网友难以分辨真假,摆拍出来的视频一经传播,往往会引起高度关注,话题度很高。
5
断章取义
这种谣言是从某个完整的内容中摘取,从中间拉出一小段,罔顾上下文和具体情况,就大肆传播并不加以解释,最后造成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理解,令不明真相的网友误会。
6
辟谣求证
有些别有用心的人会先用自己的小号发布一则谣言,然后用自己粉丝多流量大的账号进行转发,话术是“求证真假”。在这所谓的“求证”中,谣言得以传播。
7
拼凑剪接
这种谣言的基本素材是真的,但有其特定背景、地域、条件和处理结果,脱离了具体的背景和场景被使用,就成为了谣言。
三
警方提示
网络不是“法律盲区”,网络空间也绝非“法外之地”。网络谣言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损害公众利益,造谣、传谣都是违法犯罪行为。面对形形色色的网络谣言,同学们应提高法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网络道德,文明、绿色上网,学会辨别谣言,自觉抵制并避免传播谣言,做到不信谣、不传谣。让我们共建美好精神家园,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和谐与清朗。
福州市公安局台江分局网安大队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度排行
推荐
- 福建警方公布打击整治网络谣言6起典型案例
- 浙江东阳检察对制售假牛肉案犯罪团伙提起公诉|鸡鸭肉“贴牌”成了“手撕风干牛肉”
- 全球目前仅存9000余只|探访“中国白头鹤之乡”:人工孵化驯养壮大种群
- 美食体验地“籺村”|广东茂名游子归故里 “籺”是最难忘
- “国潮风”升温|从“千镇一面”到“千镇千面” 浙江古镇何以各美其美?
- 年轻的老人|房车出游吸引浙江“60后” 专家析旅居康养新机遇
- “加班审批制”≠无需支付加班费|踩进“隐形加班”套路,劳动者如何维权
- 与历史街区的“CP感”最强|一树楝花“吸粉”年轻姑娘 古城历史街区出圈又出片
- 古港与古城|浙江:临安与永嘉搭“侨”结对 有何“山海情”?
- 返乡创业|大学生成“田秀才” 青海湟中“90后”新农人逐梦乡村